地理标志产品如何冲出侵权“围城”?

地理标志产品如何冲出侵权“围城”?
             来源:中国医药报                    记者:  蒋红瑜    

      图为消费者正在扫描五常大米的防伪二维码。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在济南成立,该协会将为山东省地理标志资源提供品牌保护、“触电”上网、“出海”外销等一揽子服务。此消息一出,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再次引发业界热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良商家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屡被侵权,给消费者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未来,地理标志产品要走出侵权困局,在抱团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修正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树大招风” 屡被侵权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主要用于鉴别某一产品的产地,既是该产品的产地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共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151个,其中国内2090个,国外61个,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1万余家,保护产值超过1万亿元。

    然而,阳澄湖大闸蟹、琯溪蜜柚、安溪铁观音、五常大米、赣南脐橙等地理标志产品,都常年被侵权假冒问题所困扰。据了解,常见的地理标志侵权现象有两类: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

    “真正的赣南脐橙在11月中旬才大量上市,在此之前上市的‘赣南脐橙’多数都是冒牌货。土里种出来的东西,没法像工业制成品那样直接做批次号、打印签!”一位常年从事脐橙销售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最头痛的就是每年预定的赣南脐橙还没上市,就有仿冒品在超市上了架。

    “五常大米品牌亮,名气大。在追溯体系没有建起来之前,五常大米很容易被假冒。”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地理标志可以提升产品品牌的溢价能力。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产品售价比原来高出不少。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地理标志产品将有利于扩大地方特色产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

    “独特的品质和稀少的产量大大提升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这正是地理标志产品被侵权假冒的主要原因。”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添真指出。

    产品被假冒,影响的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以劣充优、以次充好还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一位地理标志产品商家无不担心对记者表示,消费者花钱买地理标志产品是为了买信任买安全,一旦买到的是假冒产品,影响的既是对品牌的信任,更是对产品安全的信任。

    防伪加持 效果不一

    为打赢“五常大米品牌保卫战”,自2015年起,五常市严格开展“三确一检一码”溯源防伪行动。“三确”即确定地块、确定种子、确定投入品;“一检”即出厂检验和监督抽检;“一码”即在包装的统一位置、统一标准印制溯源防伪码。经过溯源认证的五常大米,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扫描溯源防伪码、查询五常臻米网,即可查询产品信息,鉴别真伪。这些品控手段,确保了五常大米的优异品质,也赢得了市场的肯定。

    此外,五常市还探索建立能让消费者买到放心五常大米的渠道,与多家第三方线上平台合作,搭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平台。在多部门协同共治、省内省外联动的行动下,五常大米正在走标准化之路。

    今年1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五常大米名列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第2位、大米类产品第1位,品牌价值639.55亿元。

    然而,并非所有有着防伪加持的地理标志产品都能走出侵权假冒困局。自2005年起,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就对阳澄湖大闸蟹实行产品保护,给阳澄湖大闸蟹戴上了防伪锁扣。但新的防伪手段并未阻断阳澄湖大闸蟹“十买九假”的说法。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统计,往年阳澄湖大闸蟹产量约为2000吨,但每年销售出去的“阳澄湖大闸蟹”却达到20000吨,消费者买到正品概率不过一成。

    苏添真认为,澄阳湖大闸蟹防伪锁扣的技术及仿制对仿冒者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某些地理标志产品被侵权,如果民不举官不究,没有主动性执法行为,没有充分授权给行业组织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地理标志产品的名誉。在法律上惩治侵权行为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不良商家就很容易越过禁止产品假冒这条红线。

    对此,朱丹蓬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从违法成本上来说,对假冒者罚款额度太低,没有震慑作用,“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不能支撑现在产业发展的需求。”

    “行业协会的职权太弱,只能在本行业组织成员内做一定的行业自律及自我保护,对外围的假冒行为束手无策。”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地理标志产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郝栋权指出。

    抱团发展 多方协作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主要涉及质检、农业和工商3个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以及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都强调了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仍较弱。那么,在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怎么做?

    朱丹蓬认为,国家在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时应做好顶层设计,修正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企业要做到自律,同时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培养消费者的“火眼金睛”,同时让消费者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地理标志产品,这样才能让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的行为无所遁形。

    “在继续发掘我国优秀地理标志产品的同时,需要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力度,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真正实现商标富农、商标护农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三农,鼓励全社会各生产、加工、流通领域中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从业者建立相关行业组织,配合政府对地理标志产品产业政策的落实,充分授权行业组织在制定产品标准、组织生产、规范管理、品牌运用、商标保护等多方面开展工作。”郝栋权认为,政府是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领头羊,应发挥其在指引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

    苏添真也表示,要让群众了解地理标志标识在知识产权中的法律地位。同时,要发挥行业组织的带头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生产标准把控、品质特色保障、品牌形象维护等各方面工作,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将地理标志产品打造成具有文化底蕴且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地方名片。

    记者了解到,五常市在加大网络平台宣传力度的同时,在日常监管中线上线下同步走,联合工商、农委等相关部门监督网络交易平台。“一旦在网上发现售卖假冒的五常大米商家,我们就会采取相关的法律行动。” 五常市相关人士表示。

Powered by AKCMS